全域旅游从哪些方面创新规划?
全域旅游是伴随旅游业供给侧改革而诞生的一种新的区域旅游发展理念,是区域旅游发展的升级版。与传统旅游规划不同,全域旅游规划主要立足大区域、着眼大旅游、策划大项目、打造新业态,全面实现以旅游为驱动的区域经济增长,全域旅游规划需要对新常态、新发展与新路径进行战略再定位,充分运用“旅游+”概念提升旅游发展规划。全域旅游规划核心的是通过对资源的重新整合,在各个空间板块上形成不同特色的旅游产品或业态集群,打破简单的旅游产业规划概念,上升为旅游目的地系统规划。
创新理念观,构建全域旅游思维
全域旅游规划要从“单一景点规划建设”思维向“全域吸引物规划开发”的思维模式转变,以“全域旅游”的发展理念为引领,融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打破传统过时的景点旅游规划的固有思维模式,运用全新的旅游开发理念,激活全域旅游开发的生态环境效益与社会经济效益,构建全域旅游共享机制。要运用全域旅游的理念规划布局旅游产业发展,提高全域旅游资源利用效率,优化全域旅游生产要素配置,增加全域旅游的有效供给。
创新体例观,变革规划内容供给
在“绿色发展”、“生态文明建设”与“供给侧改革”的大背景下,全域旅游规划将创新体例观,立足于区域旅游业发展,视全域为有机的生态系统,以现有旅游规划的基本体例为依据,加入全域旅游发展过程中关注的旅游新业态、旅游产业融合、公共服务体系、旅游目的地营销、旅游节能减排等内容。重点创新编制全域营销、基建以及保障体系,强调旅游业节能减排、全域低碳旅游发展模式以及全域旅游业环境保护等内容。创新旅游规划体例,凸显价值提升原则,突出全域旅游规划对旅游产业链的打造、旅游产业业态的培育以及旅游目的地形象的提升,以“全而新”的文本形式为全域旅游发展提供具有变革意义的规划内容。
创新要素观,延伸旅游资源链条
将旅游要素的概念进行延伸与拓展,并对各要素加以整合。旅游产业的发展需要考虑的不仅是将传统的六要素进行重组,更要将旅游与农业、工业、城建、交通等融合发展,着力打造旅游精品,形成产业集群,构建全方位、高质量、高效率的旅游服务运行体系。“大旅游”、“大市场”、“大产业”已成为全域旅游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全域旅游规划过程中通过发现优势资源、挖掘潜力资源、设计核心项目、整合主题项目,将散落在整个旅游产业链的“吃厕住行游购娱”各要素统一纳入吸引物范畴,形成一个涵盖旅游全产业链的新型要素融合观,延伸旅游资源链条。
创新项目观,设计全域旅游精品
新时期全域旅游发展将形成一个“处处为景,人人服务,全域旅游”的社会共享机制,在这一机制下,全域旅游规划要对现有的旅游项目进行整理清点,运用旅游项目规划加减法,对一些陈旧过时的旅游项目进行改造或放弃的“减法”处理,对于适应全域旅游整体发展的旅游项目进行重点规划开发建设的“加法”处理,注重规划项目之间的融合互补,充分考虑到全域旅游资源要素的内部集聚性以及各要素之间的外部关联性,对项目进行精心策划与统筹管理,不仅仅是注重项目的“新、奇、特”,更要注重规划中多项目的联合驱动,培植全域旅游项目名品,打造全域旅游项目精品,注重全域旅游项目建设的精致化、细致化与极致化,实现全域资源要素利用最优化。
创新功能观,提升全域旅游“质”“量”
全域旅游规划不仅要关注传统旅游经济功能、文化功能与社会功能,更要加大对规划中的全域空间布局、全域交通线路、全域公共服务设施等功能的关注,创新提升全域旅游配套服务功能以及全域旅游经济驱动功能。在全域旅游规划时一方面要创新旅游功能的横向提升,实现全域旅游功能“量”的增长,另一方面要创新旅游功能的纵向提升,实现全域旅游功能“质”的飞跃。拓展开发生态观光、文化体验、乐活乐居、健康养生、科普探秘等多功能板块,做到“质”与“量”两手抓。
创新品牌观,完善全域旅游形象
创新品牌建设观念,要形成“大旅游”的品牌发展思路,注重全域旅游产品整体市场竞争力的培养,围绕着整体品牌塑造全域旅游核心竞争力,增加全域旅游品牌价值链的连续性与有效性。各地区在进行旅游品牌的塑造时,不要局限于传统自然与人文资源,要针对全域旅游提出具有全域普适性的旅游目的地形象品牌,例如“好客山东”、“锦绣湖南”、“清新福建”全域品牌的打造,转变传统的“单一核心吸引物”的品牌塑造策略,创新形成“全域旅游大名片”的品牌塑造观念,注重对全域旅游品牌的利益诉求点的关注,识别新时期顾客群体的多重需求,创造彰显全域旅游形象的旅游品牌。